企鹅在南极之外关于“企鹅在南极”这一“常识”的流传,始于十八世纪末欧洲探险家对传说中“南方大陆”的不断探究。企鹅的“南极”符号,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还没有发现南极之前,人类就已经见过企鹅了。1488 年,一些葡萄牙水手在非洲南部的好望角附近第一次发现了企鹅,这些水手为此留下详细的记录,他们无从得知这具体是哪种企鹅。但从发现的位置来看,葡萄牙水手发现的很可能是常年生活在非洲南部沿海的非洲企鹅。1781 年,德国人约翰·雷茵霍尔德·福斯特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了另外一种企鹅,也就是我们今日所发现的体型最小的企鹅——小蓝企鹅。直到十九世纪,人们才发现了南极,并且在南极看到了数以十万计的企鹅,这一直观且庞大的画面直接导致了一个刻板效应的出现,企鹅自然地成了南极的象征,就如同一说到北极熊就想到北极一样,人们会在企鹅前加上“南极”。1488 年在好望角第一次发现企鹅,给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企鹅最早生活在南温带,十九世纪发现的企鹅又将其生活范围扩大到了南极。在人们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又将企鹅的分布范围扩大到了赤道地区,甚至有人认为扩大到了北半球。科学家在秘鲁南部海岸出土了一些巨型热带企鹅的化石。这是一种已经绝迹的企鹅,身高至少达 1.5 米,体型大得让讨论人员也感到非常震惊。就连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企鹅——身高 1.2 米左右的帝企鹅,在它面前也十分逊色。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朱莉娅·克拉克表示:“我们以前总是倾向于企鹅是习惯低温环境的动物——就连今日生活在赤道区域的小蓝企鹅也是这样。”有学者认为,在企鹅家族漫长的进化道路上,很可能进化出了脂肪较少、毛皮较薄的企鹅,这些企鹅更能适应炎热地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