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1997 年 3 月担任市对口扶贫办主任的,在这之前,长期从事林业工作。自 1970 年“入党以来,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领导岗位上,我始终奉行两句话: 凭良心做人,凭党性” 干事。 党员要坚持党性原则,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我从 1985 年起当林业局局长,一当 13 年。到 1997 年,自己 52“岁,心里想可以 平安着”陆 了。想不到那年 3 月初的一天,市委分管领导突然找我谈话,传达了组织上的决定,叫我去担任刚刚成立的宁波市对口扶贫办公室主任。由于长期在林业战线工作,我从头到脚都是病:重度萎缩性胃炎,颈椎增生,腰肌劳损。最糟糕的是膝盖半月瓣严重劳损,医生已向我发出警告:再不注意,你要换人工关节了。我想,一个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就把一切交给党安排了,至于身体,年纪大了,总会有些问题,自我感觉还挺得住。我坚信精神的力量能够减轻病情。服从组织,这是不变的铁的纪律。无条件接受组织的安排,下决心把对口帮扶工作做好,这就是我从林业局局长换岗到对口扶贫办主任时的想法。党员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强烈的责任心,都要满腔热情去工作、去努力当年 3 月,我跟随市领导第一次踏上贵州。那里的贫困状态要超过我想像的几十倍。在贵州,我每到一个村寨都要进农家,看一看他们吃的,睡的,拉拉他们的手,问问他们在生产上生活上有哪些难处。有一次,我看到一位五保老人张榜里,住在一间小木头房里,棉被又黑又硬,米缸也快见底了,早春二月脚上穿的是草鞋,我心里很难过,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给老人,让她去买双鞋,买点生活用品。老人激动得流泪,用苗语说: 谢谢你”啊,你真是个好人! 时间长了,当地的干部群众就与我慢慢热络起来。有了良心、党性和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心,就会使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更强,就会有热情,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动脑筋,做好工作。为了不负党组织的重托,我和扶贫办的同志们一次次地奔波在云贵高原,爬高山,进苗寨、侗寨、布依村寨。吃干粮,喝山泉,在 8 年时间里到过贵州 50 多次,走遍了贵州省黔东南、黔西南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 12 个国家级贫困县的 50 多个乡镇、数不清的村寨和扶贫点,每一次跑的路都在 1000 公里以上。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宁波帮扶贵州两个自治州的第一阶段工作取得了一些实绩:捐赠办了一批学校,当时建起了 80 所希望小学,50 所卫生院,扶助了一批失学儿童,救济了一批贫困群众。党员要脚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