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24 年来奋战在高速铁路、高原高寒铁路、风区铁路等重大工程科技创新一线,取得系列原创成果,制造多个第一,为中国高铁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这群人在继续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又以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 的奉献精神,“”以 团队即我,我即团队 的集体主义精神踏上了科普的新征程。在 2024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中,有他们的身影。但谈到科普时,他们“却谦虚又谨慎,总说自己是科普事业的新兵。但骨子流淌着创新血液的他们信任, 既然”我们能做好科研,也一定能做好科普!他们,就是中南大学先进轨道交通科研团队;他们拓展科普事业的主阵地,就是中南大学“”先进轨道交通科普基地(下称 科普基地 )。科普基地主要由列车气动特性讨论展示平台、实车撞击安全展示平台、模型陈列馆、创客空间、铁路园、先进轨道交通科普馆等部分组成。漫步在中南大学铁道校区,望向铁路园方向,在绿树掩映中,三台机车若隐若现。黑色机身的建设型蒸汽机车、绿色铁皮包裹的内燃机车、绿白相间的电力机车,春日的斜风细雨中,静立在铁轨上的机车如睿智的老人,静看时代变迁,见证着轨道交通技术——的日新月异走近机车,领略不一样的高铁风景“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火车机车的三个时代: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时代,是我国轨道交通特别是中国铁路机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三个重要进展历史阶段的里程碑式”“的标志。 科普基地志愿者高天宇向记者介绍道, 建设型蒸汽机车是我国早期铁路干线的主要货运机车之一,东风 4 型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第二代电传动柴油机车的首型机车,韶山 3”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第二代客货用电力机车。高天宇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在为小朋友讲解时,他们会讲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而面对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就会很好地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介绍,激起参观者的求知欲。“”了解了机车的进展历史,想去亲自开一开,当一回动车驾驶员吗? 高天宇的神奇成功地激起了记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一栋红砖外墙的实验楼,在一个创客空间中,摆放着一个与真实动车组车头同等大小的舱体。“此舱体为 CRH 动车组的仿真车型,设置有操纵台仿真系统、接口采集系统、前向视景仿”真系统、侧窗视景仿真系统、动车组运行仿真系统、仿真驾驶舱体验系统等。 科普基地志愿者范超杰说得专业,可记者听来却有些迷糊。“”坐到驾驶室体验一下就了解啦! 范超杰让记者坐到驾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