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老师专业素养持续进展的讨论伴随知识经济的出现,未来教育与就业的界限将日益淡化,在学校和公共场所之间的交替活动,将成为每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基本生存模式。“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老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进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讨论、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不断进展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一、老师专业素养的现状分析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全面进展的促进者。但在实际工作中,社会提倡的观念和老师自身内在的观念,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老师专业能力的不足或不适应,是当前老师的普遍困惑。三十年前,人们对我国中小学老师队伍的基本估量可以概括为:数量不足,待遇太差,地位低下,素养不高,队伍不稳。三十年后的今日,中小学老师队伍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的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中小学老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社会及教育进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根据“专业性职业”的标准要求的六大特征与标准——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长期的培训与训练,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老师专业素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就目前世界各国老师教育而言,其专业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科专业知识(学生毕业后讲授的专门课程)、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等)三大类。由于我国现行的老师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还存在着以学科为中心、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等一系列值得讨论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我国现行中小学老师知识结构比例失调,学科专业知识相对较好,但从教能力显得不足,老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技能方面还存在着或者说非常严重的问题。2、专业道德危机埋伏,师德建设仍需加强。根据有关调查,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部分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和个别老师的不良行为损害老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等。3、在职进修形势紧迫,专业进展任重道远。从专业进展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