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脑快速阅读的基本理论依据:在阅读过程中,有两种感知方式:其一是合成式感知,即一次凝视只感知一个字或一个词,一字一顿或一词一顿地来阅读,然后再把它们合起来理解其中的意义。这就是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在运用的精读的感知方式,阅读学把它称为点式阅读法。点式阅读由于阅读单位小,凝视时间长,目光移动的次数多,所以阅读速度很慢。而它的缺点除了凝视次数多,花费时间长之外,还有两点更为严重的后果:一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字和词都不能表示完整的意义,影响理解;二是它接收信息过于零散细碎,与大脑思维活动的频率和节奏差距过大,不仅影响记忆,而且使注意力容易涣散,难于保持集中、稳定和持久的良好状态。其二是整体式感知,即一次凝视一个短语、一个短句或一行文字,将其作为一个单位来整体性地进行理解和记忆。线式阅读就是运用整体感知的一种初步的低层次的快速阅读法。这种方法减少了凝视的次数,加快了理解,还使视觉接收信息的频率和节奏,与大脑思维活动的频率和节奏趋于协调,步调接近一致,不仅记忆效果得到增强,而且能够促进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和持久的良好状态得以延续。所以,线式阅读法与点式阅读法相比较,不仅阅读速度能成番论倍地大幅度提高,而且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也会令人难以置信地提升。线式阅读,就是看书时的视野由精读的以字为单位的一个一个的点,变成几个字连接起来的一条线,最终达到一目一行的阅读方法。也就是说,线式阅读是看书时以一句话或者一串文字来作为阅读单位的阅读方式。有人曾对点式阅读、线式阅读两种方式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记忆效果,做过比较试验。我们也不妨来试一试。分别阅读下面的两组材料,阅读之前先看一下表,读完后再看一下表,并记下所用时间,读完一组后尽量默写下来,然后对比原文进行核对,看看默写的正确率是多少。A:乙、七、丁、乃、习、之、千、丈、子、入、义、么、飞、也、川、久、丸、上、万、三、了、下、久、及、天、口、不、长B: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试验的结果非常明显,虽然两组材料分别都是 28 个字,但是,读完 A组的时间最少需要 15 秒钟,而读完 B 组的时间大约只需 3 秒~5 秒。两组材料分别默写的结果,差距将会更大。产生差距的原因就在于:A 组材料虽然每个字都笔划很少,结构也都不复杂,但由于它们只是毫无意义的杂乱无章的组合,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和记,所以只能运用点式阅读;而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