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允价值在财务报表和财务会计中的运用探究摘要: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帐价值。公允价值是根据市场情况,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在实务中,通常由评估机构对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值作为公允价值。由于纯粹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已经不再那么绝对的适用,所以本文主要论述的观点是,当今应该实行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计量为辅的混合会计模式。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财务报表;财务会计在我自己所参加的“挑战杯”商业计划书中,我担任财务经理,负责财务工作。在这过程中,对于报表的使用,我有很大的感触,对于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这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更有着特别的理解。经过多番会计实战,我认为,历史成本信息由财务报表提供较好,而公允价值信息由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提供较好,这种混合财务会计模式更具有有用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来说,它是有意义的。在我们的计划书中,我们涉及到很多需要运用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在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上面,但是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没有说计量的结果必须确认。当然,仅仅放在一本创业计划书来说,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未免看起来太轻了。对于当前的经济市场来看,公允价值的意义能够明显地体现。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目前已颁布的 38 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 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这些交易或事项采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是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例如,在高级会计中提到,企业经营核算时,当企业间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采纳公允价值计量换出和换入的资产,实质上是确认企业非货币性资产的“售出”与“购入”,另外,“售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差即为企业实现的收益。但是在老会计准则下,同类业务只能按账面成本计价,不能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确认为企业损益。再例如,在金融市场中,对所持招商轮船限售流通股,中海进展半年报将其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中集集团半年报将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计入资本公积;深圳华强半年报则是将其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纳成本法核算。分析看来,只有中集集团的做法才是合规的。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指出,对 IPO 限售股的会计处理仍以对被投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