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应当“掐个时间表中医常常说到“气血”二字,这里所说的“气”是指阳气。据《黄帝内经》记载,人体运行应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一致,正如《素问·生气通天伦篇》所言:“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那么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人体只有正常作息,才可以保证身体健康。养生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在从早到晚的生命中,必须遵循天道的变换。所以说,养生也要“掐”个时间表。平旦人气生——晨练悠着点儿,早晨少吃点儿“平旦人气生”。平旦,指的是清晨 3~5 点,也就是常说的五更天。人的阳气在五更天生长。最好在早晨 5 点左右起床,开始一天的新生活。有不少人在这个时间段感觉睡不醒,不同意起床,大多是因为阳气缺乏而导致精神不佳;而有些老年人早早地就醒了,是由于气血太弱,导致睡眠时间太短。很多老年人习惯早起晨练,其实很不平安。经过一夜的睡眠,气血流动的速度缓慢,起床后气血还不很充足,运行得并不完好,心脏跳动的力量也没有那么强,所以老年人不适合过早地起來晨练。有位 67 岁的退休干部,每天早晨都跑步,已经坚持多年,有一天跑着跑着突然倒在路上无法言语,一开始以为是低血糖,被人们送到医院之后,几分钟就停止了呼吸,原来是心脏骤停。这种突发情况在寒冷的冬季屡见不鲜。因此,对于年纪较大的人来说,晨练尽量悠着点儿,打打太极做做操,做点儿轻松的运动比较妥当。相比清晨,最正确锻炼时间是上午。此时太阳升起,人体的阳气也开始生发,锻炼可以由慢到快。老年人不适合做剧烈运动,年轻人在做强度较大的运动前也要先热身,让身体完全舒展开,使全身的气血以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行起来,防止身体各部位的应激损伤。早餐也要格外注意。有位曾患有脑梗和高血压、糖尿病的 60 多岁的妇女,每天上午 8 点钟吃早饭,油条、包子、烧卖、鸡蛋饼,豆浆、牛奶等轮换着吃,常常在 9 点左右开始头晕、眼花、恶心、腿软乏力。经中医察脉证实,因早餐油腻难以消化,造成脾胃、肝胆负担都很重,属于典型的营养过剩疾病,脾胃、肝胆等消化器官都受损害,心脑血管功能也会有所损害,因此出现脑缺血病症。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早晨气血缺乏,早餐更要合理搭配。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消化食物不只是需要胃,还需要全身气血来配合五脏六腑运作。在气血缺乏的情况下,摄入过多的食物会给身体增加负担。早餐喝一碗小米粥、吃一个鸡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