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道的国学大师钱穆国学大师钱穆不但在学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修身与养性方面也到达了很高的境界。钱穆是以 96 岁的高龄在台北寓所无疾而终的,但钱穆的家族却是“三世不寿”。其祖父 37 岁就去世了,父亲也仅仅活了 41 岁;1928年,钱穆的第一任妻子及其刚出世的儿子相继去世,长兄钱挚在为他们料理后事期间,也因操劳过度导致旧病复发而亡。钱穆自幼多病、身体虚弱,他因此感慨:“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这使他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以及养生的重要意义。因此,钱穆非常关注和讲求养生之道,平素起居规律,注重身体锻炼,以企延年益寿。钱穆酷爱太极拳,全套每次可打 30 分钟,这是他几十年来从未间断的功课,甚至在讲学时也不忘记“温习”。据传,一天钱穆正在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阿飞,旁假设无人地窜进教室,来去晃荡。钱穆大怒,一个箭步抢到那两个阿飞面前,摆出一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轻慢松柔的运动,与其他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太极拳讲求“神形合一”“内外兼修”,或者说是“身心俱养”。坚持打太极拳,可有效调节心理,使之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也能增加免疫力,强壮体魄。钱穆崇尚宋代学术,因此也喜爱静坐养生。钱穆从 20 多岁开始练习静坐,对静坐之法深有心得。他先用“止法”,一念起即加禁止。但他性急,愈禁愈起,终不可止。于是改用“观法”。一念起,即返观自问,我何来此念?如此念之,前念不禁自止。如此反复,前念已去,所念不来,瞬息间云开日朗,满心光明通亮,全身轻松,欢乐无比。钱穆每天教务繁忙,往往一天操劳下来,年轻人都疲乏不堪,钱穆却稍事休息即伏案工作,别人都十分惊讶。钱穆却说,这是静坐的功绩。他把静坐的“息念”功夫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乘巴士、走路都“息念”,所以他回到家还能马上工作。钱穆在回忆录中曾经记载:“余站梅村桥上守候自城至荡口之航船,呼其停靠。余上船,坐一老人旁。老人顾余曰:‘君必静坐有功。’余问何以知之,老人曰:‘观汝在桥上呼唤时,双目炯然,故知之。’”由此可见,钱穆的静坐功夫到达了很高的修养,因此老人能够通过观看他炯炯有神的目光得出结论—“君必静坐有功”。钱穆对朱熹“出那么有山水之兴,居那么有卜筑之趣”的生活方式极为欣赏,他寄情山水,治学著述喜爱选择环境清幽、景色绝佳的地方。在集美学校任教时,钱穆每天掌握好海潮的时间,在涨潮前到达海滩,在大石上迎潮而坐,潮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