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下的近代外交外交,作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交涉,起源于国家产生之际。自从有了国家,外交活动就相伴出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各个朝代都有相应的外交活动——春秋战国时代的外交以现在的中国地域为舞台,秦汉唐宋的外交以现在的亚洲地域为舞台,当代中国外交那么以整个世界为舞台。在世界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近代,中国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烽火狼烟的乱世之秋,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在喜与怒、爱与恨的交织中,回忆千年的荣光和百年的耻辱,无疑令人感慨万千。而今,伟大的中华民族正走向复兴,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尽显大国风范。谁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北洋政府:外交拼死抗争世界终于正视中国满清政府自鸦片战争以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随着中国国民的日渐觉悟,与外国的交往逐渐增加,特别是东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明确提出废除与西方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且获得相当成果。有样学样,中国先进的分子尚在满清时期就发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喊,而腐败的清政府也因为这些条约的逐渐增加感到不堪重负,对此类要求与呼吁实行容忍甚至暗中支持的态度。于是,这个呼声也就越来越响亮了。1902 年中英条约、1903 年中美、中日商约改定时,就有“整理本国律例,期与各国一律”之后,三国都同意废除治外法权的条款。191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朝政府被推翻,政权落入实力派袁世凯手中,在中英关于西藏、中俄关于蒙古的谈判中均以中国退让告终。接着于 1914 年 8 月日本借向德国宣战之机突然在龙口登陆,次年 1月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1917 年,北京政府利用一战对德断交宣战之机,废除了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不平等条约。接着乘十月革命之机,派徐树铮率军开赴库伦,迫使外蒙古政府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协约》。然后,北京政府期盼再利用战后瓜分胜利的时机继续取得进展,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 1919 年的巴黎和会。1917 年 4 月,美国参加欧战。中国驻美国大使顾维钧立即推断协约国必胜,力促北京向德奥宣战,同时设立专门小组搜集材料并予以分析,为在战后和平会议上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做准备。1918 年 12 月,中国代表抵达巴黎,代表团总计将近百人。这次和会所以如此隆重,盖因它是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首次亮相,中国人对它的期望值很高。但巴黎和会并没有令中国人如愿。1919 年 1 月 27 日,日本代表宣布:英、法、意三国 1917 年与日本秘密签订协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