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刘家梁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及设计探究

刘家梁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及设计探究_第1页
刘家梁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及设计探究_第2页
刘家梁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及设计探究_第3页
摘要: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刘家梁隧道位于黄山西坡黄土高原丘陵区,冲沟发育,地形起伏较大,高程 995—1115 米,相对高差大,近 120 米。山体表覆新黄土、老黄土,沿隧道轴线冲沟沟底及沟壁未见三叠系下统基岩出露。隧道进出口无公路相通,交通不便。距左侧的 313 省道约 2500 米,交通不便,有一土路延伸至距隧道进口约 200 米处,车辆通行须扩道。本文主要对刘家梁隧道地质水文及设计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 刘家梁隧道;建筑;地质水文;设计讨论0 引言刘家梁隧道的基本概况为:起讫里程为 DK29+377—DK32+525,隧道长 3148 米。设计为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 103.91 米。隧道 DK31+062.47—DK31+703.19 位于半径为1200 米的左偏曲线上,曲线长度为 640.72 米。隧道进口场地狭窄,沟底净宽不足 4 米,施工便道修建困难,不具备进洞施工条件。经现场测量,里程为 DK30+449,线路左侧的冲沟内若增设一横洞,具备进洞条件。横洞水平长 76 米,与正洞夹角 60°,坡比为1.3%。地质与水文条件是影响刘家梁隧道工程的重要因素,文章主要对这一点进行重点介绍。1 刘家梁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1.1 工程地质条件1.1.1 地层岩性 隧道经过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新黄土,中更新统洪积层(Q[2](pl))老黄土,第三系上新统(N[2])粉质黏土。隧道DK29+395~DK29+430 段通过地层为新黄土及老黄土;DK29+430~DK29+857 段通过地层为老黄土及粉质黏土。DK29+880~DK29+890、DK30+340~DK30+410 段边墙及基底为粉质黏土,洞顶地层为老黄土;DK29+890~DK30+340、DK30+410~DK32+475 段通过地层为粉质黏土。1.1.2 特别土 隧道所处山体表层分布新黄土,具湿陷性,湿陷系数s=0.021—0.024δ,黄土场地为自重湿陷Ⅱ级。DK29+377~DK29+864 段。DK29+864~DK32+525 段隧道所处山体表层广泛分布新黄土,新黄土具湿陷性,湿陷系数s=0.015δ,黄土场地为Ⅰ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第三系粉质黏土自由膨胀率 Fs 为 46%—60%,具弱膨胀性,设计时应注意。1.2 水文地质条件勘测期间勘测深度内未见地下水及地表水,隧道洞身含少量第四系及第三系孔隙潜水,雨季洞身含少量第三系孔隙潜水。2 刘家梁隧道工程的设计方法2.1 “隧道建筑界限及衬砌内轮廓 ①建筑限界:建筑限界采纳 隧限-2B”,曲线地段考虑加宽。②衬砌内轮廓: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标准线间距为 4 米,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