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形势下创新核电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方法关键词:核电企业;共青团工作;创新F 核电公司成立于 2024 年,是一家大型核能发电企业,计划经营 6 台百万千万级核电机组,其中 3 号、4 号核电机组技术路线采纳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目前两台机组均已开工建设。截至 2024 年 9 月,F 核电公司在册员工为 1148 人,其中 35 岁以下青年员工 964 人,占总人数的 83.97%;28 岁以下共青团员 448 人,占总人数的 39.02%。该公司于 2024 年正式选举成立第一届团委委员会,目前公司团委共有 9 名委员,下设 20 个团支部。本文以 F 核电公司为例,通过对核电企业共青团工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新形势下创新核电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为更多核电企业创新共青团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一、核电企业共青团工作现状(一)共青团队伍基本稳定,但趋于萎缩。核电属于新兴行业,多数核电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团员青年人数占总人数比例较高,共青团工作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在一定时期内队伍较稳定。然而,以 F 核电公司为例,随着核电机组由土建安装到稳定运行过渡,以及国有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新入职员工数量等减员增效的政策,超龄离团等因素的影响,团员数量逐年减少,共青团队伍随时间进展趋于萎缩态势。该现象在成熟型的核电企业更为显著。(二)团员的组织观念淡薄,意识形态较弱。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逐渐弱化成为不争的事实,核电企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青年对企业团组织的热衷度不断下降,甚至很多团员都对团的活动无动于衷,这种“入团无用”的思想禁锢了广阔团员青年的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团建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核电行业整体起步较晚,且核电技术早期属于“舶来品”,行业文化叠加多方面要素后,使得行业内青年的意识形态的统一度还不够高,需进一步加强。(三)团干部能力单一化,缺乏创新意识。从组织机构设置、岗位级别和岗位从业人数方面来看,共青团岗位在企业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企业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岗位。以 F 核電公司为例,在进行人才招聘和选拔的时候,过于关注人才的专业素养,而不注重对于团干部的培育和教育,从而导致不少团干部朝着单一的“技术化”方向进展,他们的素养技能、党性修养、工作方法、工作效率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的要求,很难实现工作的创新。(四)团的活动开展困难,难免应付了事。在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