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教学心得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检测发现,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知识的掌握和升华、动手能力、实验评价能力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其次,学生的表现方面,这堂课的课堂气氛较好,在本次课堂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观察实验比较细致入微,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很多细节方面只要点到为止即可;在实验环节中还凸显了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对知识的掌握和辨析上,体现了学生良好的领悟能力,能够明辨对错,坚持真理;在习题训练中还体现出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准确理解和问题处理的准确性,说明多数学生都认真听课,认真理解,学习态度积极;在评价环节,学生们也能够有自己的见解,推选出本组从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知识储备、习题解答等不同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对自己和同学都有正确的认识。再次,本节课中还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上台演示的阎佳君同学在装完高锰酸钾药品后,用重新检查了装置的气密性,而课本上和学案上都没有提及到,这让很多学生很惊诧觉得没必要或者做错了。而事实上证明他的这一做法确实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必要。因为在重新装完药品后确实有可能造成装置气密性不够好,发生漏气的现象。学生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的学习精神不就是我们所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吗?二、不足之处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我再次回顾了我上课的情景,我发现了如下几点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实验准备的仓促,没来得细查,导致实验时“缺东少西”。还有对学生操作时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预设不足,造成问题出现时自己很被动,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是太充分。其次,为了赶时间为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时间,为了进度而节约时间。现在看来有些得不偿失,学生没有经历质疑——探究——沟通——结论的过程致使记忆不够深刻理解不够透彻。比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为什么要选择“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采纳哪种(排水法、排空气法)呢,为什么?可以在学生讨论沟通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经过思维碰撞形成的知识远比老师直接讲出来的药来的深刻而透彻。再次,前面提到的小插曲,阎佳君同学在装完高锰酸钾药品后,用重新检查了装置的气密性,而课本上和学案上都没有提及到,这让很多学生很惊诧觉得没必要或者做错了。这原来是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性问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操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育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但是很遗憾为了“赶进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