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快实现城市化与非农化协调再推进

加快实现城市化与非农化协调再推进_第1页
加快实现城市化与非农化协调再推进_第2页
加快实现城市化与非农化协调再推进_第3页
在农村人口城市化和非农化的进展进程中,20 世纪最后两个 10 年是重要的转折性时期。总体而言,进入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以来的城市化和非农化进程都比转型之前明显加快,但是,城市化明显滞后于经济进展和非农化水平,而且,进入 90 年代以后人口城市化和非农化都出现了相对减慢的变化趋势。如何加快实现城市化和非农化的新一轮协调再推动,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进展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务须引起充分的关注。一、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城市化滞后1979 年中国进入经济体制转型期以来,人口城市化由过去长时期低水平的停滞不前状态进入了加快进展的新阶段,但是,加快进展的城市化明显滞后于经济进展和非农化水平。1.城市化滞后于经济进展水平转型期之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时期处于低水平的停滞不前状态。1978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17.9%,与 1958 年的 16.3%相比,20 年间仅上升了1.6 个百分点,而与 1960 年的 19.8%相比,则下降了 1.9 个百分点。进入转型期以后,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1990 年城市化率上升到 26.4%,比 1978 年上升了 8.5 个百分点,1998 年又上升到 30.4%。1978 年至 1998 年,市镇人口平均增长率为 4.1%,是总人口年增长率的 3 倍多。但是,与迅速提高的经济进展水平相比,加快提高的城市化水平却显得相对滞后。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城市化是否与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通常是按国际经验作参照比较。根据著名进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进展模型或标准结构,在人均 GNP100 美元(1964 年美元,下同) 以下的时候,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17.9%,1978)比标准结构高 5.1 个百分点,在人均 GNP100 美元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21.6%,1983) 接近于标准结构中的 22.0%。随着人均 GNP 的继续增长,我国城市化水平偏低于标准结构的程度趋于明显增大,当人均GNP 为 200 美元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27.6%,1992)比标准结构低 8.6 个百分点,250美元和 300 美元时则分别偏低 10.7 个百分点和 14.9 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按钱纳里标准结构进行对比,我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进展水平的情况完全是在进入转型期特别是 1983 年以后才出现的。也就是说,转型期之前,我国的城市化虽然长时期处于低水平的停滞不前状态,但却并不滞后于当时的经济进展水平,甚至还是超前或过度的。而进入转型期以来,城市化进程虽然趋于加快,但却滞后于经济进展水平,而且滞后的程度也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