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斯奈德的日本情结_感悟论文导读::而是为去日本学习禅宗做准备。我对多元的日本文化很感兴趣。斯奈德的第一篇散文便是他登山的感悟。斯奈德赴日本之前的生活加里斯奈德(GarySnyder)是 20 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BG 代表人物之一。1930 年 5 月 8 日出生在加州旧金山的史丹福大学医院,赶上美国大萧条时期,斯奈德一家为度过拮据的生活,于 1931 年底迁到华盛顿州西雅图北部的莱克城,在那里全家以务农为生。生性勤奋的父亲在斯奈德十岁时便教其锯木、伐木等技术,让其从小就培育了很强的动手能力。斯奈德常常到农庄后面的树林中露宿,自己生火、做饭,一住就是一两天,与深林、山谷等亲热接触让斯奈德从小对自然界有着独特的兴趣,这在其文学作品和日后的生活轨迹中都有所表达。另一方面,母亲洛伊丝册希望斯奈德能够完成自己的愿望,即成为一名作家,于是母亲常常到图书馆借书给斯奈德读。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反而让斯奈德兼备两种独特的理念:生活上简朴,精神上追求创作尤其是来自自然界灵感的创作。1942 年,斯奈德举家迁到俄勒冈州西北部的波特兰市,但斯奈德与大自然的特别感情让其感到自己仍然属于童年的大山和深林。高中时期的几个暑假,他参加了基督教青年会的露营,便因此对露营、登山、旅游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在他年少时期创作的诗歌主要来自于在大自然的亲身体会。1946 年,斯奈德的第一篇散文便是他登山的感悟。1947 年,在母亲的协助下,斯奈德申请到奖学金感悟,进入波特兰市一所私立大学-----里德学院,主修人类学和文学。大学期间,斯奈德一直追求对大山和荒野的学习讨论,曾利用暑假出海、穿梭于城市和乡村、平原和上下之间,为自己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不断地创作和寻找素材的过程中,斯奈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原本就对印第安文感兴趣的斯奈德,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的影响下,常到美国民族局收集印第安人的诗歌和神话。在大学毕业时,写了一篇以印第安神话为讨论主题的毕业论文,并于 1979 年出版成书。大学毕业后,斯奈德被印第安大学的讨论所录用,但一个学期后,主动退学,他说:我做了一个完全的、彻底的的抉择,刻意地背弃专攻人类学者的事业并把自己松绑,去做一个诗人,在世界上或沉或浮。斯奈德的日本之行退学后的斯奈德四处打零工,1953 年的冬季住在旧金山,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东方语言讨论所学习中文和日文。除了语言听说读写课外,还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