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细节感悟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说大礼不辞小让,在当今这个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须知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件事的成败。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细节同样重要,老师只有心思细腻,扎扎实实的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更坚信自我,健康成长。 一、鼓舞学生带着情趣上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别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情绪表现,而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最大地激发内在动机,从而获得最成功的情感体验。 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课前提示”,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老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课前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边讲边问。如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带领学生朗读课前提示中毛泽东同志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了兴趣,启动了思维。 另外还可以改变单一的传教式的教学方法,组织一些多样的课堂形式,点燃学生的兴趣之花,如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会,通过查阅、选取毛泽东长征时期写的诗词,通过诵读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加深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感受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学习了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的胸怀。又如收集雷锋的事迹,讲述雷锋故事,观看雷锋同志的影视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阐发当代青年如何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等等。一系列活动的设计和参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历史教学过程充满情趣,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知识、进展能力、享受欢乐的乐园。 二、创设生活化的历史氛围 大部分历史课堂通常是老师根据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将“过去的史实”硬塞给学生。大堆的历史年代、概念、原因、影响等知识在学生的脑袋里集合,而后学生却浑然不知历史为何物,为何要学历史,学了历史又有何用。随之,学生们日益感到课堂的了无生趣,学到的历史知识都是脱离了实际生活的“老古董”。针对这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新课程强调:“教育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