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关键词:医学实验技术;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方法医学实验技术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和交叉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既要系统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及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能力,同时又能熟练掌握医学相关的各种实验技能,并初步具备从事医学讨论的科学素养的人才[1]。人体寄生虫学是基础医学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我们教研室主要承担临床医学专业和检验医学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经过几十年的教学时间,在培育学生能力和素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作为针对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本科学生设置了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实验技术课程,本课程是让学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检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医学院校的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在寄生虫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尚且少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材的选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在我校设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讲授,医学实验技术本科课程阶段的课时数较临床医学专业的课时多,共计 54 学时,其中理论课 24 学时,实验 30 学时。该门课程以实验操作为主,与传统的临床专业的课程设置相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论可授课选用的教材是诸欣平和苏川教授主编的《人体寄生虫学》(第 9 版),内容包括绪论、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四篇共计十九个章节[2]。实验教材选用的则是本教研室编制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及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相结合。课程的设置虽然较临床专业的学时多,教材也没有特别的选择,在根据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培育需求,我们在医学实验技术本科专业实验课程进行大胆地改革探究,除了与临床专业学生一样通过观看虫卵和成虫标本以外,还给予学生更多的实习操作机会,增加了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这为后续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和未来的科学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方法优化在具体授课方式上,主要以寄生虫的生物学(形态学与生活史)为重点,多媒体教学模式虽然可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虫体的形态特征,但临床相关知识却有所欠缺,因此难以满足临床实际工作[3]。目前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使得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老师的选择,选择的关键是给学生最合适的教学方法[4]。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慕课和混合式教学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