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进展对策摘要: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地域特色鲜亮、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文化传承与保护进展的过程中,生存环境恶化、保护资金缺乏、保护措施不足、传承人断代等问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遭遇困境。本文在分析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进展策略。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市;保护现状;进展策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带动一个地区甚至一座城市的经济和文化进展。因此,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新方法、新路径已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南京“非遗”的类型与特征入手,分析南京“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并提出一些进展的对策建议。一、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与特征(一)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截止到 2024 年 9 月,南京市政府公布的《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收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为 145 项(不含拓展项目 14 项),其中包括国家级 11 项,省级 75 项。南京目前拥有的市级“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竞技与杂技、民俗等十个类型,如图 1所示。其中,传统手工技艺、传统舞蹈、民间文学的数量相对较多;其次是传统美术和民俗;传统竞技与杂技、曲艺和传统戏剧的数量相对较少。(二)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1)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南京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数量众多,其中不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伍子胥故事”、“项羽故事”、“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长芦民间传说”、“大报恩寺的传说”等,记录了古老的南京历史。(2)体现着强烈的地域特色“板鸭、盐水鸭制作工艺”、“秦淮(夫子庙)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技艺”、“秦淮灯会”、“雨花石鉴赏习俗”、“江浦手狮”、“麻雀蹦”、“仿古牙雕”、“金陵竹刻”等项目展示着独特的南京生活習俗和民间审美特征。(3)映照出古都的文化地位“老地名”和传统手工技艺最能体现南京曾经拥有的都城文化地位。特别是“云锦技艺”、“金箔锻制技艺”、“真金线制作技艺”、“十竹斋饾彩拱花技艺”等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