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忏悔录读后感看完《忏悔录》的上下部后,我感触良深。正如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自己的反省,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缺少自我反省,导致自己一错再错,没有进步和上升的空间。人在面对自己犯下的罪孽和过错时,往往会选择躲避和掩饰。我们都不同意在总目睽睽之下公开自己的罪行,来让别人对自己进行批判。因为我们都认为那是我们身心所不能承受的痛,我们只麻痹自己,蒙蔽自己犯下的鲜为人知的过错。但是,卢梭给了我们一个典例,他站在时代的风口处,接受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各种批判。或者,我们不需要向世界公开和坦白自己,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时刻进行自己反省,检点自己的各种行为是否合理得当。让我们回归到小说里面的内容。卢梭只是一个日内瓦普通钟表匠的儿子,父亲嗜读书,在父亲的鼓舞和影响下,他凭借自己对学的热爱,凭借勤奋吃苦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自学,通晓历史、学、数学、天、地理等知识,成为令人仰慕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整个自传是卢梭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他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充满着坎坷与悲惨。生命伊始,他人生中一切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是母亲因他而死去。虽然缺失了母爱,但他的生命中并不缺少爱。父亲把对母亲的爱加倍地付出在他身上,再加上善良温柔的姑姑的悉心照料,培育出他真善美的本性。即使生活在一个单亲的家庭里,但卢梭并没有受到一点心灵的创伤。因为这段时期的卢梭身边全是一些善良的人,他们都特别疼爱他。孩子的心灵是特别敏感和脆弱的,他们经不起一点儿的打击和创伤。由此我们应该想到,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尤其是单亲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怀,给他们营造良的成长气氛。犹记书中所述画面,父亲与 5 岁的卢梭一起着迷、沉醉于书香的环绕中,直到东方肚白。大局部人都拥有着同样的回忆,我们在父母亲的陪伴下欢乐地成长,画面如此温馨,如此和睦。童年时期,父亲发生意外,因被一个上尉陷害而流浪他乡,而卢梭那么在乡村度过了两年欢乐的时间,而且和他表哥情投意合,拥有不少的童年乐趣,乡村生活成为他美的记忆。环境对一个的性格形成具有不可脱离的关系。喧闹的城市让人性情暴躁,平静的乡村生活那么让人心境平和。正如卢梭所说:“这种乡村生活的朴实给我一个无价之宝。”乡村的生活方式是温柔的、亲切的、宁静的,它源自于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假设卢梭能在乡村生活得更久,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