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纳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教学方法是必要的,这样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视、听觉,有利于活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效地把握历史概念,掌握规律性的历史是历史的目的。以《南宋建立和岳飞抗金》为例。这一章节包含“金兵南侵”、“岳飞抗金”和“南宋小朝廷求和”三方面内容。为加深学生对金兵南侵的形象,可以运用宋代词人柳永所填的《望海潮》来展现南方富饶、漂亮的景象。南方较为先进的农业社会——宋的财宝对金兵有极大的吸引力,他门要用战争掠夺南方的财宝。这样,“金兵南侵”的本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这一概念就清楚了。“岳飞抗金”这一概念的本质是极易规定的。在讲授中,我们要点出主战派的抗金正义性和合理性。这里可以运用岳飞的《满江红》说明,古人曰:诗言志,这首词便表达了岳飞抗金壮志。老师要引伸说明这壮志不是岳飞一人所有的,而是代表主战派顺应民心、匡复社稷、志安天下、收复故土的心声。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威武正义之师,在战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样的强化对学生理解“岳飞抗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还有一类概念,其本质规定的构成因素极其复杂,“南宋小朝廷求和”就属于这一类概念。在主战派节节胜利,大有直捣金兵老窝黄龙府之势的时候,南宋朝廷却急令岳飞班师回朝。促成南宋朝廷急令岳飞班师回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南宋统治者怕岳飞实力增强,尾大不掉,进而取而代之;怕抗金过程中人民的力量壮大,危及其统治;怕金败,太上皇和哥哥返回中原,自己皇位难保;也有苟且于南方一隅,醉生梦死等因素。南宋小朝廷苟且求和、无匡复大业之壮志是主要的,我们可引用南宋诗人林升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来形象地描绘南宋统治者为了醉生梦死的生活,不惜割地、赔款甚至陷害岳飞、打击主战派的心态。这样,学生对其所做所为便能有所理解,进面掌握这个概念。历史概念间的过渡,需要选择一些过渡材料。以中法战争为例,这一章节有法国侵越、中法战争第一阶段、中法战争第二阶段、清政府求和退让、结束战争等内容。为让学生理解清政府先退后战、胜后又退让现象,就需在课文单个历史概念间增加过渡材料。在讲述法国侵越时,应向学生说明,清政府意识到法国侵越的目的——将越南作为侵华的跳板,故当越王邀清政府出兵援助时,清政府便应邀出兵越南,其动机就是要遏制法国势力。但清政府不敢与法国进行正面冲突,打着“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