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漆器中雕刻手法的进展与应用思想,影响着工艺审美的要求和进展。宋代的人文审美和理学直接影响着漆工艺甚至整个工艺美术,宋人沉稳、谨慎、内敛、温文尔雅。因此以造型取胜,少装饰是宋代工艺美术的特点,最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漆器就是花瓣式素髹漆器。花瓣式漆器造型以梅花、菊花、海棠、莲花、葵花为主,大都为有用器,其中又以食用器为主。这类漆器主要用木胎雕刻而成,花瓣大小相同、分布均匀、呈现出秩序美。宋代雕漆与《髹饰录》中记录的唐代雕漆制作方法类似,宋代雕漆主要以单一纹样的重复排列组合效果为主,纹样以如意云纹最能呈现宋代雕漆繁复又不失秩序的美感。1960 年代,在温州白象塔、慧光塔塔基出土了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识文描金檀木经函(外函)、描金花鸟纹檀木经函(内函)。尽管发现的漆器较少,但制作精湛,尤其是识文描金漆器的发现,为识文漆器提供了可贵的例证。识文工艺是用漆灰堆作阳线花纹或平地堆起显现阴线花纹,花纹与漆地同一颜色的髹饰技法。在这些花纹上屑金、泥金或打金胶上金和贴金都可称为“描金”;不用金色花纹,而用彩色花纹又称“描漆”。1966 年浙江瑞安县仙岩寺慧光塔出土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舍利函檀木为胎,由方形盝顶盖和须弥座式函基二部分组成,通体髹浅褐色漆,采纳识文描金工艺制作。盖面饰缠枝莲花和折枝牡丹纹,盖身四壁连弧形开光,连接处镶嵌小珍珠,开光内描金装饰佛教礼乐图、护法图、礼佛护法图等,开光外布满折枝牡丹纹,基座堆饰狮纹等[4]。识文工艺、漆线雕工艺与汉代的堆漆都是采纳漆灰进行装饰,图案都以线条效果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从堆漆工艺演变进展来的。元代雕漆在宋代雕漆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展,呈现出名家辈出的局面,以张成、杨茂最为著名。雕漆的题材从以宋代的花鸟和如意云纹居多,到以大量的人物、山水题材富有人文生活情怀作品为主。这类题材画面层次丰富,与宋代不同的是,在表现天、地、水三类不同场景时采纳了不同的锦纹。“张成造”剔红婴戏图盘以狭长的单线转折来表现天空,类似回纹表示;而地纹则采纳在斜方格内雕刻多瓣形小花的方式,如繁花铺地。“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中的水纹由流畅弯曲的线条组成,如流动不息的涛涛波浪。从元代墓葬中出土和传世的雕漆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元代雕漆在制作、艺术水平方面很高,直接影响了明代早期的雕漆作品。明代张德刚和杨埙分别是张成和杨茂的后代,都是技艺高超的名匠,体现出雕漆名手都是世代相传。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