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动物学讲道德同学们,我们天天讲要做一名讲道德,树文明的优秀好少年。可是怎样才算讲道德呢?今日,就让大家从小动物身上学习这些优点。共享成果蚂蚁是共享成果的道德模范。当一只工蚁在路上发现糖水时,它会先吸饱了,回窝以后再把糖水吐出来分配给全窝的蚂蚁。这是怎样被证实的呢?动物学家威尔逊为了知道糖水分配的详细情形,故意在糖水中加入放射性物质,而后用特别仪器追踪。结果发现,一只工蚁带回的糖水,在一个星期内已平均分配给全窝的蚂蚁了。合作共赢世界上有七种不同类别的鹈(tí)鹕(hú),它们都不会潜水。鹈鹕捕食的方式非常有意思。其中,只有分布在美洲沿海的褐鹈鹕选择单干,就是潇洒地从天空俯冲而下插入水中捕鱼,而其余的要靠互助合作。怎么干的呢?一二十只鹈鹕,在水面上围成一个半圆形,边游泳边展开宽大的翅膀,用力拍打水面,发出声响,为的是把鱼群驱逐到水浅处。然后就简单了,它们张开大嘴巴,把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捞入戽斗形的红色喉囊里(其容量可达八至九公升),再一收缩喉囊,把水从嘴里“哗”地排出,即可饱餐一顿了。采纳这样的方式来捕鱼,省时省力且收获多多,既有益于同伴,又能帮助自己。动物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彼此心照不宣,并且屡试不爽。见义勇为先看貂。貂生性慈善,看到有人卧在雪地里,它们会麻利地从温暖的洞穴里跑出来:“朋友啊朋友,你哪有我们不怕冻的本领。”说着,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那些佯装冻死的人。“貂够傻,人多精”,传统捕貂的方式,竟流行了上千年。接着说大象。要是一头象落入了陷阱,其他象会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有的象为了搭救同类,往往扯裂了自己的鼻子,鲜血淋淋。实在救不上来了,它们又往往会四处寻找卷回好多食物,送入深坑。最后要走了,集体扬鼻悲鸣(保重与遗憾之情皆有),而后恋恋不舍地离去。令人惊讶的还在于,一头幼象受到狮子的攻击,公象或母象发现了,定会冲过去加以保护,它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得感激,也不求回报,而是遵循一种群体的原则。数千年来,这原则几乎不曾变过。在人类中越来越被讥讽为“傻帽”的人性原则,在象群中得到了永远的继承。数千年来,我们在本性的原则方面,究竟有多大可引以为荣的进步呢?当人类在为“见危不救”到底要不要入罪争论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要不要扶,这是个问题”的当口儿,这些动物默默地、本分地在做着它们的事儿,尽着自己的责任。要是能把它们聚齐再开个“表彰暨经验沟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