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级动物学(下)总复习一、名词解释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撑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典型的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即脊索鞘。脊索鞘常包括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P308咽鳃裂: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和胚胎期或幼年期的陆栖脊索动物具有。P309胸腹式呼吸:胸腔为哺乳类特有的、容纳肺的体腔,借横隔与腹腔分隔。横隔的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腹式呼吸),肋骨的升降能扩大或缩小胸腔容积(胸式呼吸),使哺乳类的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以完成呼气和吸气。P465口咽式呼吸: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抖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故称口咽式呼吸。无尾两栖类由于不具肋骨和胸腔,肺呼吸采纳特别的咽式呼吸完成: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咽腔。然后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当口底下降,废气借肺的弹性回收再压回口腔。待呼气时借鼻孔张开而排出 。P377晚成雏: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饲喂从半个月到八个月不等(因种而异),继续在剿内完成后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雀形目和攀禽,猛禽以及鹈鹕,信天翁等属此)P446早成雏:早成雏于孵出时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大多数地栖鸟类和游禽属此类。P446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着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活动,以满足重要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别的适宜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例如大黄鱼,鳗鲡,海猪鱼等。P366休眠:动物有机体对不利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环境恶化是,通过降低新陈代谢率进入麻痹状态,待外界条件有利时再苏醒活动。P389头索动物:头索动物是一类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以及肛后尾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其脊索纵贯全身并延伸到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P314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其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办索动物、脊索动物等均属于后口动物。P288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