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精神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1976 年,唐山地震打破了夜空的寧静与安详,在千万唐山人民的努力下,凝聚成了独特的唐山记忆,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抗震精神,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民族精神的重要传承。大学是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提升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适当融合唐山抗震精神,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可以实现对民族精神的有效传承。因此,本文就将对唐山抗震精神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详细讨论,希望对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帮助。唐山大地震是一个时代记忆。在这场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虽然粉碎了人们的家园、损害了人们的身体,甚至夺去了无数生命,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始终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这也是亿万中华儿女和抗震救灾英雄在灾难中展现的独特精神。在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仅要充分发挥唐山抗震精神的特点,还要将其与现代社会进展精神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基于此,下文就将对唐山抗震精神和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问题展开讨论。一、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国共产党在全新的历史进展背景下,越来越注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就要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势。(一)抗震救灾精神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进展方向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方向和目标,高校在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环节中,要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的进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尤其是要发挥唐山大地震中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在不断创新与理念继承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进一步体现和发挥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导向性作用和育人优势[1]。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和学生也要形成更为良好的精神风貌,全面提升高校师生的凝聚性。此外,还要在教育工作中构建和谐进展的理念,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在营造和谐校园进展氛围的同时,保证师生心理的健康进展。(二)抗震救灾精神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实践内容大量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要根据时代进展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会议中曾经提出,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完善,就要在社会进展中不断提升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在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又相继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在这些自然灾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