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事业单位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关键要从体制机制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和法律规范政事关系。2024 年 4 月初,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到超过 126 万个机构,4000 余万人。该表估计到 2024 年,中国将在清理法律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 2024 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24 年 4 月 16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别国情下的特别产物,它虽然有别于国外的非政府组织(NGO)和所谓的非营利组织(NPO),但是又同它们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 1998 年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定义,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我国的事业单位就其定位而言,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服务性 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系统。如教育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卫生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使其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等等。缺乏这些服务支持,或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生产力进展就会受到制约,并影响社会稳定。经济愈进展,社会愈进步,对服务功能的要求标准也愈高,范围也愈大。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简明的特征。 公益性 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讨论、市场管理等。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进展和公众的需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 知识密集性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