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是什么 是在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吗 不是!是学习成绩优异名列 “前茅吗 也不是!我们应当明确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所以,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应该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根底上,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创新。笔者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十多年,对如何培育学生在讨论性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做了一些探讨和实践,下面谈一些体会和想法。“”一、抓住脉络进行讨论。 抓住脉络 就是老师用三言两语点出新授知识中的假设干要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促使其在阅读中抓住知识脉络,讨论主要问题。这与传统的讲授法大有区别。讲授法非常注意按时间、空间循序渐进,授完后才看见主要脉络。上述方法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它是在学生充分阅读讨论后学生自己抓住主要脉络的。开始时学生不太习惯,长期使用可以克服惰性,开拓思路,引发思维,激发研读兴趣,形成良好习惯,到“”达极佳效果。例如; 五四运动 这一内容的教学先点出事件起因、运动主力、结果和意义等,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目标明确,反映稍快的同学几分钟之内便可得要领,整个课文的脉络很快就装入脑中,而后面的学习就游刃有余了。—二、抓住重点进行讨论。学生对新授内容梗概已掌握,但不见得就定能抓住重点。老师必须适时地点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学生有了一定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后,其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准确性的比例必将大增,但老师必须充分地让学生自我讨论、讨论、答复,决不能在答不出时包办代答,或答不准时简单地纠正代答。讨论重点问题是一堂新授课中学生知识升华的关键,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兼顾多数,清清楚楚地予以界定,真正让学生的认知在讨论学习中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三、抓住疑难点进行讨论。一节新课,重点问题解决了,某些学生还会有一些疑难。释疑解难就是在老师充分了解教材的难点,了解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前提下逐层点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讨论,由易到难渐次理解。释疑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动学生质疑、设疑、究疑、解疑,这才能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培育自学与讨论创新能力。例如,“”对 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是一个难点,必须引导学生从洋务派的主观愿望和客观作用上进行“”剖析:洋务派主观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自强, 进行自救性改革。但由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客观上却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由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