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实践摘要:项目管理理论强调目标的实现和产品的质量,采纳团队化工作模式,其成功的评价标准包括时间、成本、范围、质量和资源等 5 个方面。针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传统管理模式中过程管理、人员认识、预算编制、开支结构、科研成本核算、经费使用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分别应用项目管理理论中的项目整体、项目沟通、项目时间、项目范围、项目成本、项目采购、项目质量、项目人力资源和项目风险等 9 大管理,提升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推动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与法律规范化。关键词:项目管理理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近年来,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日渐提升。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近 3 年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及筹措到的科研经费年均增幅分别超过 44.2%和 31.3%。这既为学院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同时也给传统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带来挑战。虽然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开展状况不尽相同,但调研发现,我院科研经费“一多三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多”是指近几年我院获得的市、厅级科研项目经费数量多,且基本稳占每年全院科研到账总经费的 80%左右;“三少”是指我院承担的产学研横向科研项目、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及院级科研项目经费数量相对较少。其中,前两类科研项目经费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院级科研项目经费稳中有降。(二)高职院校传统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1.项目经费管理与项目讨论管理脱节。高职院校普遍对科研项目实行多重管理,以我院为例,科研项目管理由科研处牵头,协同财务处、审计处及项目负责人所在系(部)共同负责。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财务处注重科研经费收支,审计处负责审计科研经费使用是否符合项目批复预算范围及有关规定,科研处更关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猎取及科研项目讨论进展与成果质量,而系(部)则更在意科研项目猎取数量及项目讨论产出成果。四者之间往往缺乏沟通,致使项目经费管理与项目讨论管理脱节。2.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存在认识误区。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取得的,经费的使用权应归个人或项目组所有,只要根据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要求完成科研项目的各项考核指标,项目负责人就对科研经费使用具有完全自主权,而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与监督损害了项目组的核心利益。3.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缺乏严谨性,开支不合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时,一般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