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特色化教育现代化的必定选择当我们冷静审视今日的教育现状,我们会发现,常态的教育现实,离素养教育的理想目标仍那么遥远;当我们环视众多的普通高中,即使是示范性高中之间,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关键因素上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当我们深化调研学校的常态生活,“更加法律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要求显得那么切中时弊;当我们认真揣摩某些学校的教育文化,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这些学校自我陶醉并为之自豪的办学经验或办学特色其实是如此肤浅,甚至有悖于基本的教育规律,有悖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进展的基本走向;当我们与有些校长深度沟通,直面校长的教育灵魂,我们会发现,某些一线校长的教育理想竟如此暗淡;当我们把教育视野拓展至世界时,我们又常会惊叹,许多校长熟识与习惯的某些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中,竟然存在着这么多远离现代化、远离世界优秀教育文化的低级行为,有些习以为常、相互观摩甚至传颂一时的教育行为竟如此“残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扼杀”;当我们潜心讨论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我们又会感叹,竟有这么多的优秀教育理念和教育传统,却被我们淡化了,甚至视而不见……一、反省:办学模式单一化是基础教育的最大问题当前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或许我们直接看到的现象是学生负担过重,许许多多中小学学生陷于无穷尽的题海与考试之中。但深层的原因绝对是我们办学模式的单一化、教育模式的“标准化”:课程设置的统一化、办学评估的标准化,学生升学标准的简单化(统一的分数线),教学实施的程式化等等。一句话,办学模式的单一化造成了学校没有特色,学生没有选择。原上海市教育局局长、著名的教育家吕型伟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我们的学校犹如一个工厂,每个年级犹如一个车间,三年的教育过程犹如工业生产的流水线。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概括为“一刀切、同步走、简单化”,正影响着许多学校的教育行为,这种教育模式必定扼杀大批的“怪才、奇才、狂才”。环视我们周围的很多学校,源自工业生产与企业管理的许多理念,如“精细化管理”,“质量考核”产生了许多简单化的教育行为:“宿舍十个一条线”(毛巾一条线、热水瓶一条线……),“统一教案”,“一票否决”等等许多标准化的“法律规范”,“精细化管理”甚至还被许多学校奉为“管理经典”……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宇宙间一切生物体一样,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正是由于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