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地 赤 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悠悠的呼兰河水犹如一条白练,弯转曲折地流过松嫩腹地,不仅孕育了人杰地灵的萧乡故——地呼兰,而且也孕育了隋志远如同呼兰河一样宽广的胸怀。他以黑土地般的赤诚,在萧乡大地上,普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奉献之歌。总理的嘱托1998 年夏季,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无情地袭击了沿江两岸的城市和村庄。8 月31 日,洪水刚刚回落,朱镕基总理就来到呼兰县利民镇水利村考察灾民安置工作。当他看到只有 275 户的水利村,在短短 10 天内就安置灾民 208 户 632 人,村民与灾民一起吃“”住,和睦相处时,朱总理感到十分欣慰,握着村支书隋志远的手连声说 好 ,当他得知村“党支部已经帮助灾民找到了服装加工、劳务输出等生产自救门路,且水利村还是 省级文”“明村 时更是兴奋,笑着对隋志远说: 这说明党支部很有号召力,战斗力,你也很有能”“力,可以当乡长了。 同时又说道: 村支书的担子很重啊!不要辜负人民的希望,好好”干! 总理情深意切,语重心长的话语感动着周围每一个人,也让隋志远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不辜负人民的希望,总理的这句嘱托,成了隋志远永远铭刻在心的座右铭。朱总理没有看错人,隋志远确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魁梧结实的身板好象有使不完的劲,黑红的脸庞,浓眉大眼,眸子里透着北方汉子特有的那种坚韧朴实的神情和刚“”毅坚韧的意志。他担任水利村党支部书记仅仅三年,就把一个贫穷混乱的 黑三角 ,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变成了 金三角 。水利村,濒临北松浦、徐家两个火车站,交通便利,全村 3 千多亩耕地,1160 口人。1995 年以前,这里经济落后,管理混乱,班子软,人心散,治安恶化。5 年里全村仅盗窃案件就发生 112 起,13 人判过刑,村委会 14 间屋子塌了 10 间,院内杂草一人多高。1996 年 1 月,隋志远就任水利村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就大刀阔斧,首先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大难题入手,重塑党员干部形象,重树党支部的威信。一是迁移取土坑,解决占用 8000 平方米高产田的问题;二是迁移村内打谷场,解决群众生活环境污染问题;三是从村办企业创收里拨出 16 万元改造低压线路,把村民电费由每度 1.05 元降到0.55 元;四是聚集各方面力量把村里的街道修建成了砂石路。一年后,又在道路两旁种“上了丁香、垂柳,主街安上了路灯,街口建了大花坛。村民们说 做梦也没敢想水利村能”在一年里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