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暑假,我有幸能参加学校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已为大学生,做事就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半途而废。这次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以湾里镇(现湾里社区)为实践基地,调查构建和谐社区的情况,为北京奥运加油助威,同时喜迎我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用大学生之行动,逐步了解社会,用大学生之所学,回报于社会。从而使大学与社会之间达成另一种和谐。“”在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 捐书活动 。在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后,我们开始把这些书分门别类:文学、科技、医疗、农业等。一本本厚薄不一的“”书籍因 知识 而意味深远,我们齐心协力把准备工作做好,即使暑期实践的集中营条件相对艰苦,但大家都一一克服,瞬时间,冷冷清清的宿舍便成了家。之后两天,我们分别在居民小区里开展活动,这些小区居住的居民大多是从农村搬迁过来的。虽然楼房别无所异,但是从细节看,还是能发现一些典型性特征,例如:在一幢楼房下面会时常看到农村常用的煤炉和煤灰,部分门前绿化带种上了些许的蔬菜......这说明生活环境可以瞬息万变,但生活习性的改变还是需要时间的。即使建造了运动场,也要使全“民运动起来,在自身物质基础得以满足时,也得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所以,居民的 和”谐社区 意识是重中之重。“”此外,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国家正极力关注的 留守儿童 问题,父母在外谋生,家中的老人与小孩相依为伴。面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孩子上学接送难,暑期课余生活难,老人伤病自理难......我们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也贡献出自己的所学所知,教之以幼,分之以劳.在 11 日早晨做完活动,我们聚集在湾里街道的一个政府礼堂里,“‘’进行了 大学生实践基地 揭”“”牌仪式 。我们为 留守儿童 送上书籍和文具,他们为我们献上花朵,相和相融。这不是一个里程碑,而是我们大学生实践社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