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分析[摘要]本文对德夯进展乡村生态旅游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仔细分析,剖析了大湘西进展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产业方面的对接;生态方面的对接;社会文化方面的对接。[关键词]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对接1 讨论地域概况大湘西,即“湘西地区”,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德夯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境内,距吉首城约 18 公里,由德夯景区、峒河景区、小龙景区组成。德夯风景名胜区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河交错,峡谷绝壁层出不穷。景区有大龙洞、小龙洞、流纱、夯峡等瀑布群十多处,其中流纱瀑布以垂直落差 216 米居全国之首。自矮寨镇洞溪上行 4 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德夯风景区是湘西苗族聚居区之一,这里保留着淳朴古老的民族语言、服饰、饮食宗教礼仪、歌舞等苗族风情。其中苗族“三月三”“四月八”“百狮会”“拦门对歌”“苗鼓舞”等表演古老粗犷,极富地方民族特色。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自发组织旅游,旅游主要是由村委会管理,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宣传不够,游客稀少,旅游业进展缓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于 1987 年 1 月 1 日正式对外开放,旅游业渐渐进展起来,1991 年全年接待游客达 7.15 万人。2024 年,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德夯旅游公司,一方面保护生态自然,另一方面深度挖掘苗族传统文化,打造旅游品牌,德夯旅游业飞速进展,德夯一派繁荣景象,与新农村相得益彰。2 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湘西人民在尝到旅游的甜头之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湘西的特色文化、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开发神奇湘西,旅游产业呈跳跃式超常规的进展态势。德夯就是在这种形式下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及民族文化优势,通过进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具有当地特色和优势的菜油、峰密、柑子、生姜、猕猴桃、醋萝卜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成为旅游者喜爱和购买的商品,这既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促进了德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进展。尤其是德夯近几年开发“农家乐”乡村旅游以来,不仅带动了当地粮食、水果、禽蛋、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还无形中培育了一批“绿色养殖业”专业户,加大了对绿色食品及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