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渗透德育情感教育摘要:根据我国新课改的进展要求,学生要实现全面进展,小学各学科都要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在美术教学中,自然也就孕育着巨大的德育情感教育功能,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让美术教学与德育情感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两者成为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德育情感教育;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学生应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使其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学会尊重他人,并且要具有一定的高尚品德和情感,由此可见,美术教学中孕育着德育情感的功能。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操作中,我们知道美术以发现美、欣赏美和制造美为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来说,也就必须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一、欣赏佳作,激发爱国热情我国《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这给我国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宽阔的空间,于此同时,还要求中小学美术老师在美术课堂必须深挖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这就要求美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深挖教材,想方设法结合相关的美术知识培育学生的情感,达到一定的德育情感目标。如:我在教授我国瓷器时,上课前要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自觉寻找到一些关于我国瓷器的历史知识和美术知识,并加以理解。美术老师在指导学生欣赏我国瓷器的过程中,要仔细备课备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介巧,并且巧妙引入,适当引用,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感悟作品的思想,引导学生真切体验从青铜器作品中表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和拼搏抗争等积极情感,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三、塑造环境,进行情感德育的熏陶四、开辟实践活动,创设第二课堂无论是采纳何种方法寓德育情感于美术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应明白,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是处于引导地位的,老师的人格品行在美术教学中,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时刻注意身教,做到身正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