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车从“心”开始安全行车是车队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安全行车也是车队管理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流传在业界的一句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宁带千军万马,不带车队一兵一卒”。的确,作为车队安全工作的管理者,要真正做好驾驶员管理、车辆管理、调度管理和安全管理,做到“只有一万,没有万一”,又谈何容易。作为高危行业的车辆管理单位,要将行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就需要安全管理者用“心”去管理,更需要每位驾驶员真“心”配合。一、真“心”承担责任不能保一方平安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每个单位的一把手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因此,要把安全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纳入目标管理,列到议事日程,经常针对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加以解决。认真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任务书。特别是在小车队的车辆安全管理上,强调车队领导要对安全行车负责,对每个驾驶员负责,而每个驾驶员要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由安全员执行具体工作,形成一个全方位,分层次管理的安全责任网络,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各项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个别单位领导对自己是责任主体的认识还很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日常安全工作抓得松或疲于应付,做表面文章多、措施落实得少,甚至事故过后麻木不仁、“亡羊不补牢”,对安全工作仍不重视和没有新举措。单位领导是安全行车工作的责任主体,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应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切不可拿法律当儿戏,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策观念和法纪意识,明确自己的安全主体地位和责任,切实提高对安全行车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单位也应进一步建立完善严格而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问责制,使单位领导真正担负起主要责任,形成一个实现安全行车的良好氛围。二、耐“心”宣传教育要常抓不懈地抓好安全教育,达到警钟长鸣。在宣传教育第1页共4页上多下力气,多动脑筋,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使宣传形势多样化,利用黑板报、读书栏等形式为安全行车鼓与呼。采取以下几种驾驶员可以接受的教育方法:一是灌输法,通过举办各种安全教育培训班、轮训班,组织干部、驾驶员系统学习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干部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驾驶员的操作水平。二是启发引导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发挥组织、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使之树立“高高兴兴出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的思想,从各个方位角度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达到开通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三是形象教育法,把安全生产道理、安全技术理论变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具体形象的内容,充分利用录像等形式播放一些交通事故的场面,起到震慑作用。四是正反对比法。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又要批评“三违”的思想和言行,使正反两方面形成明显的反差。通过积极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才能实现安全促生产。三、诚“心”提高意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首要任务是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每位驾驶员在主观意识和思想上重视安全,熟悉本岗位的操作技能,明确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事故危害,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六条禁令”,坚持日常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至是杜绝事故的发生。其中,这三种不安全的心理状态是诱发事故的最常见得原因。一是侥幸心理。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大多数是“明知故犯”。这种人,明知安全工作的重要,但时间久了,安全就只挂在嘴边,而心里却放松了警惕。二是逞能心理和从众心理。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干一些愚蠢和冒险的事。还有一些人,看见别人违章操作,明知不对,自己偏要照着做。三是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这种人往往受到人为等因素影响,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喜悦、兴奋、得意忘形,严重影响注意力和规章制度地执行。要摒弃这些坏的心理状态,提高安全意识,就要从个人修养上加强员工的心理诱导,坚持不懈的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提升个人职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