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向量既是重要的数学模型又是重要的物理模型,在数学和物理中应用很广。第一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了向量的概念,介绍了向量的模、相等向量、相反向量、零向量以及平行向量等基本概念。本节课是向量的第二节课。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第一运算,是学习向量其它运算的基础。从数的运算、字母运算到向量运算,是运算的一次飞跃。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向量的加法的含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学符号、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注意领悟分类思想、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3、重点与难点(1)重点:两个向量的和的概念。两个向量的和的概念是向量加法的基础,而向量的加法是向量运算的基础。求两个向量的和应突出三角形法则,在使用这个法则时,要强调“首尾顺次相连”。这既为推导多个向量的加法法则和证明加法的运算律提供方便,同时也为向量减法的学习做铺垫。 (2)难点: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位移的合成可以作为向量加法的原型,教学中应该以此为依托,探索向量加法的含义及其运算律。启发学生将向量的加法与数的加法进行比较,加深对数学运算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1、知识结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很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内容。2、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能力目标不难达到。3、情感方面:高一学生的求知欲强,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明显增强,对能够引起认知冲突,表现自身价值的学习素材特别感兴趣。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研讨”法。“探究----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是“探究”。我所设计的问题引入、概念形成及概念深化都是采用探究的方法,将有关材料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地支配它,进而探索,研究它。学生通过对这些“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获得对向量加法的感性认识和形成各自对向量加法概念的了解。 第二步骤是“研讨”,即在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通过互相交流、启发、补充、争论,使学生对向量加法的认识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一定水平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