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发挥我县稻渔综合种养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我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稳粮增收,提升水产品供给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现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市委、市政府农业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渔业增效、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技术集成、政策扶持,形成适合我县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全产业链发展目标,进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有机发展”的综合增值效益。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主导。以“二产”理念做强“一产”的理念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抓点示范、创新机制等方式,以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方式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坚持效益是根本,把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镶嵌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上,实现多方共赢。(二)坚持稳粮增收,推进综合种养。以稳粮增收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根本,优先改造提升低洼稻田、低产稻田。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有关要求,严格控制沟坑占比不超过种植面积 10%和水稻亩产量等指标,杜绝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非粮化”、“非农化”。以镇(街道)为单位,对稻渔综合种养沟坑所占种植面积的 10%,以扩大同等粮食种植面积的方式补回产量,切实夯实粮食安全责任。(三)坚持生态种养,确保产品质量。强化生态环保底线意识,充分利用稻渔共生原理,推广生态防控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拓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积极发展生态种养。严格投入品监管,加强养殖水域监测监管,落实生态治理措施,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切实保障稻渔综合种养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四)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模式。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调查论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无污染、交通便利、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渠系发达、水源充足、电力通讯等设施完善的稻区开展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