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民族舞剧《天路》叙事话语之解构

中国民族舞剧《天路》叙事话语之解构_第1页
1/7
中国民族舞剧《天路》叙事话语之解构_第2页
2/7
中国民族舞剧《天路》叙事话语之解构_第3页
3/7
中国民族舞剧《天路》叙事话语之解构作者:陆佳漪来源:《艺术评鉴》2019 年第 20 期摘要:“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既是舞蹈的优势,又是舞蹈的局限,如何在舞蹈创作中利用好这一双刃剑成为诸多舞蹈创作者的终身追求与探索。本文将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解构中国民族舞剧《天路》叙事话语,以此来探讨舞剧如何“讲好故事”“讲清故事”。关键词:民族舞剧《天路》叙事话语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151-05现实主义本义在于再现生活,但是除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标新立异的舞蹈艺术作品外,作为舞台艺术形式的舞蹈由于其艺术特性,不可能也不可以把生活本身搬上舞台,那么现实主义题材舞剧如何利用舞蹈“抒情之长”来弥补其“叙事之拙”呢?因此通过舞蹈“讲好故事”“讲清故事”成为舞剧成败的关键之一。现实主义一词源于西方一种文学现象,晚清时期梁启超以“写实派”概念引入中国,辛亥革命时期译为“写实主义”,五四时期开始译为“现实主义”,抗日战争时期更有“抗战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之观点。如果说现实主义更强调“事”,那么浪漫主义则更强调“情”,现实主义题材舞剧既要有现实之“事”,更要有浪漫之“情”。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舞蹈的叙事不仅仅是叙“事”,而需要通过“事”来塑造鲜明的“形象”,通过“形象”来抒发生动的“情”,通过“情”来触动真实的“人”。法国叙事学家托多罗夫率先区分了叙事的“故事”与“话语”,故事是指包括事件、人物等叙述的内容,话语则是叙述的形式与技巧,叙事作品的意义在于“故事”与“话语”互动作用。故事之所以成为故事,因为其比普通的事件更有意义,现实主义题材舞剧的选题与立意决定了作品的文化高度与思想深度。正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青藏铁路通车十二周年之际,中国民族舞剧《天路》积极响应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叙述青藏铁路建设中一位普通小人物的故事,以小见大,映射出一代代筑路人的伟大,并以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部舞剧由序(启封)、第一幕(命运,是一场相聚)、第二幕(别离,是一段苦旅)、第三幕(拥抱,是不愿再孤单)、第四幕(留下,是最好的守护)、尾声组成,以倒叙为总体结构,在藏族姐弟的回忆中通过正叙方式展开故事与情节,首尾呼应。一、宏观舞蹈话语之解构舞蹈结构的内容层由故事线、情感线、逻辑线组成,逻辑线存在于故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民族舞剧《天路》叙事话语之解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