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参考意见) 根据《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参考其他地区学校的做法,为了法律规范和加强我镇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工作,保护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我镇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参考意见。1.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确定了我镇学校在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时应实行的步骤、方法、程序、要求等, 供各校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2.一般规定 2.1 学校应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地震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地震安全教育和地震安全活动,做好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排除地震安全隐患。2.2 学校应制定地震避险应急预案,预案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a)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校性质,隶属关系,教职工、学生人数,建(构)筑物类型、数量及抗震能力,疏散通道、疏散场地情况等; b)地震避险责任制。包括学校地震避险领导责任制、分级分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c)躲避要点:包括不同场所的躲避方法与要求、疏导用语等; d)疏散要点:包括疏散计划、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方式和时机、疏散警报、疏导用语等; e)保障措施:包括安全区、疏散通道与疏散场地的设置和维护,疏导用语制定,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通讯、广播、照明、药品等物资准备等。2.3 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教育特点,建立和完善学校地震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应遵守学校的地震安全管理制度,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地震安全常识和应对技能。2.4 学校应结合地震避险知识安全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避险培训与演练计划,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演练。培训与演练的内容包括: a)躲避培训与演练。包括躲避地点选择、姿势动作、保护头部、降低重心等要领; b)疏散培训与演练。包括熟悉疏散路线和安全区、以班为单位练习、以年级为单位练习、以宿舍楼层为单位练习; c)自救互救培训与演练。包括练习被埋压时的自救办法,他人被埋压时的救助办法,消毒、包扎、止血、固定以及人工心肺复苏等简易急救方法,基本营救工具、基本急救药品及器材的使用方法。2.5 平常课间和放学可根据地震疏散方案进行震后疏散的常常性培训。有楼房的学校,平常课间和放学宜实行分层分流下楼的措施。3.建筑物、设施及其使用 3.1 学校建筑物应设置疏散通道。3.2 应利用操场、绿地等设立紧急疏散场地。设立疏散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a)远离高大建筑物,离开建筑物的距离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 b)远离高压输变电线路、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