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杜绝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文明的标志和企业稳定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安全事故频发,而且每年的第四季度又是事故的多发季节,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然而,遏制事故频发势头也并非无药可医,只要我们深层次地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创造性地探索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准确掌握新时期的安全生产规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发生事故的因素和缘由a、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我们目前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不是制度不健全,而是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从近几年出现的事故来看,都是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凭“习惯”、凭“经验”处理问题造成的,具体表现在总是有些员工认为自己一百次的违章都没有出事故,没有必要按“规定动作”去做。事故往往也就随着这种盲目、侥幸思想一点一点地发展酿成。从另一方面来看,制度执行力的不够还表现为“八个不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按章操作不到位;巡回检查不到位;检查讲评不到位;经济考核不到位;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责任不到位。b、不敢抓、不敢管,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有些领导干部对违章行为不敢抓不敢管,怕得罪人,导致违章行为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对违章行为从来都不敢抓、不敢管,很少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一年连一个违章违纪的现行也抓不到,致使“三违”现象屡屡发生。由于领导干部的不敢抓、不敢管,导致员工的“习惯性违章”逐步养成,甚至他们不把违章当回事。这样下去,安全事故也就在所难免。c、单纯抓事故后的“四不放过”,是造成事故的潜在原因以往出事故后,大都采取“四不放过”原则,这样做虽有必要,但只能是“马后炮”。事故发生后,习惯性的做法都是召开现场会,对员工进行教育,对当事人进行处分,忽略了对隐患提前进行处理,使隐患发展为事故。若提前发现隐患,排除隐患,就不会发生事故。抓事故后的“四不放过”,就好比一个人得了重病时才去就医,如第1页共4页果平时定期检查身体,就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医治,小病就不会发展成顽疾。d、责任心不强,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任何事故都是由人造成的,十次事故有九次是责任心不强、或不负责任造成的。当年大庆会战时期,只有八大制度挂在墙上,制度编写的简单、不全面,设备也落后,可为什么很少出事故。那时既没有成型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诸如qhse、“5s”、“西格玛”等众多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不出事故的原因,关键在人,而不是制度,是员工的责任心强。所以说,制度的编写不全、不细是次要原因。我们抓安全,不仅要强调制度,更要强化责任。首先是由于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不强,安全责任不落实,不深入现场检查,长期存在的隐患得不到解决。其次是员工的责任心不强,上班不按规程操作,日常巡检不到位,安全技术素质差,“三违”现象严重,致使事故频发。所以说,人的责任心是企业的防火墙。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不出事故=简单实用的操作规程+完好的设备+员工的责任心。杜绝事故的策略和途径a、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是杜绝事故的保障企业规章制度,是根据多年来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总结制定的,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怎么规定就怎么去做;要认真学习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提高技术素质;按照安全要求,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在制度面前,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在制度中求规范,在规范中促养成。把“习惯性违章”变成“习惯性遵章”。只有人人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才能使安全生产得到保障。b、加强干部考核,是杜绝事故的关键首先,要让领导干部认识到“安全生产就是爱”,严是爱,松是害,以此来抓好安全生产,才能真正体现出对员工最大的关爱。其次,要建立上级对下级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过去只讲对工人进行考核,缺乏在安全管理方面对干部的考核和监督,缺乏考核的规定和方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就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