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途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最直接、最普遍、最具体的学习和实践口语运用的场所。一个要想在社会的言语交际中具备良好口才的人, 首先应当从自己的家庭训练开始。由于家庭成员都是自己的亲人, 怎么说, 说好, 说坏, 没有什么顾虑说得不好, 还可以得到家人的纠正和指点。 一个人的口才并不是与他的年龄、学历成正比的。有的人年纪不轻, 学历也不浅, 可却迂呐口拙, 语无伦次。有的人年纪不大, 学历也浅, 可却能言善辩, 巧舌如簧。如秦始皇时岁的孩童甘罗得拜为上卿, 就是因为其出色的口才。他居然说动了连丛相吕不韦也说不动的张唐相燕, 又游说赵王割五座城池给秦国。其口语运用的技巧, 让今人也赞叹不已。还有如汉代的岁小儿孔融拜见名满天下司隶校尉李元礼以及反驳陈题的话语, 其出色的口才, 也令人睦目结舌。因此,家庭途径的训练, 应当从孩子开始。 在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 口语能力的进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它在早期阶段变化很快, 对以后的口语运用有很大的影响。讨论表明, 孩子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是在岁时就已具备的, 有是在岁至岁具备的, 某余才来自岁至岁。可见, 孩子的早期口才训练何等重要。孩子的早期生活环境, 当然是家庭, 他们接触得最多的是父母。经讨论发现, 个月到岁, 婴儿的呀呀学语能力的高低, 与父母同其交往的时间的多少成正比。交往时间多, 婴儿学语的能力就强交往时间少, 婴儿学语的能力就弱。 所以, 父母应当多与婴儿交往, 频频与之 对话 , 这是启蒙孩子口才的先期的环节。在以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 都应多同孩子交往, 注意加强同孩子的对话, 尽量促使孩子多说。经调查, 那些从小失去父母, 在儿童福利院或其它无父母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 其口语运用能力一般都明显低于生活在有父母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 基于此, 马克思就非常注重家庭途径对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据马克思的弟子李卜克内西回忆尽管马克思成天异常忙碌, 可他非常喜爱同孩子交往, 常常 能够象小孩子一样和他的孩子们一起玩上几个钟头。他同他们一块跑跳, 和他们玩各种最喧闹、最好玩的游戏, 总之, 他自己也就变成了一个孩子。 二、学校途径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而且也是训练口才的场所。比起家庭来, 学校是口才训练的一条更为系统、全面、法律规范、深层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 我们的各级学样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 这种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能以书面形式应付各种考试, 即使有些许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