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整改措施密切联系群众整改措施 篇一 一是以树立良好的学风来密切联系群众。在推动质量进展,夯实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基础,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生产和特种设备安全等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领导科学进展的能力。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化开展调查讨论,及时把群众中的鲜活经验和方法进行概括和归纳,及时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推动质监事业进展的根本路线,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 二是以完善制度机制来密切联系群众。对现有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仔细做好“立改废”工作,重点解决制度的落实问题。健全和落实基层联系点制度,畅通基层干部职工诉求渠道,建立健全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质量信用奖惩、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等制度,提高质量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和群众参加度。加快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完善质量风险分析、许可准入、生产企业监管、监督抽查和检验检测、执法打假、突发事件处置等制度,法律规范质监工作行为。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加强行政审批环节信息公开,发挥群众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作用。 三是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来密切联系群众。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沟通、挂职锻炼等方式,探究建立符合质监系统实际的选人用人模式,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匡正风气。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突出综合考核结果运用,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各级干部创先争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注重从基层一线培育选拔干部,加大培育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舞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优化各市、县局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以严格依法行政来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严格审批程序,法律规范收费行为。建立健全“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制度,加强审批后续监管,完善配套措施,有效克服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产品质量,加大打击力度,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个别单位执法不严问题。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度,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