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思政课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探究人类的行为往往是由思想意识所决定的,尤其是大学生这一比较特别的群体,很多思想都还不成熟,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素养教育极为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我国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笔者通过分析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性,结合现阶段高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提高高职“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加强高职“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受益最深的就是广阔的大学生群体,它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及思想觉悟的提高,有效提高自身的理想及信念意识,树立符合自身进展的理想与信念目标。社会的进展和变化给学生的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阶段很多高校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很迷茫,没有理想,缺乏对社会主义进展的信念,甚至是诚信缺失,还可能引发学生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因此,提高高职“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是新时代对于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要求,更有利于高校的教育改革进展工作顺利进行。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思政教育机制的弊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忽视学生德育培育的问题。很多思政课只是喊口号很响亮,实际落实起来就可有可无,甚至高校在其他事务较为繁忙的时候根本就无暇顾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违反了思政教育的持续性和动态性,没有将思政教育作为硬性的规定来实施。在教学设置上,一些老师挤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间,进行专业教学,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很多高职类院校,往往把思政课压缩在大一的一学年,甚至是半学年,大班教学,几个班级甚至几百学生思政课堂“一锅炖”现象突出,还有的高职院校利用学生晚上或者周末时间集中突击思想政治教学,单纯的是为了应付思政考试,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思政教育环境差,实践教育严重不足高职院校现有的思政教育机制就决定了思政教育环境的不完善。大部分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院校对于思政课的不重视,就难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文化氛围或者思想实践活动机会和平台,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加性,对枯燥无味的思政活动参加度极低。而且,即使高职院校有关于大学生理想及信念教育的实践基地,往往也只是挂牌了事,并没有真正利用起来这些实践资源,再加上各个高职院校的经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