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除了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潇潇洒洒地游一回之外,投投入入地笑一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已经沉寂多年的央视小品大赛选择在这个时候 重出江湖 ,也正是瞅准了这个机会。不过可惜的是,这次小品大赛虽然花样繁多、竞争激烈,但看过之后开怀大笑的观众却是寥寥无几。小品是什么?这个形成于二十几年之前,脱胎于舞台戏剧表演,吸收了大量相声元素的综合体至今也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体系。不过,之所以能够迅速蹿红、风靡至今,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可以让人笑。人们喜爱和接受的小品形式也都是那些被称之为喜剧小品的小品。而本次小品大赛则汇合了音乐小品、二人转小品、歌舞小品等多种形式,但在失去了“”令人发笑这个最基本的元素之后,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都只能是 皇帝的新装 。小品的关键是什么?便是这个小字!在短时间内制造更多的戏剧冲突和笑料,表现的是凡人小事,讽刺的是市井无赖。这样才能让观众笑得有共鸣、笑得会心。但本次小品大赛的作品却无一例外地节奏拖沓、结构松散,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又极力想和时政大事、生活变“”迁这些 大 主题靠拢。结果,这些变大了的小品反而让人感觉不自在。小品不过出现了二十几年,根本没有什么成熟的理论,更谈不上什么专业的知识。结果小品大赛上考察的只能是戏剧知识,而且题目的难度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难道知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就能演好小品,不知道 奥尼尔改过埃斯库罗斯的哪部作品 就成不“”了 赵本山 了?“”小品和大家相处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正进入 审美疲劳 的阶段。小品的确面临着瓶颈,但万变不能离其宗,效颦的小品得到的只能是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