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血质量分析十一月份对内科、外科、急诊科病房、妇产科、血透室、icu关于安全输血方面进行检查,存在的问题如下:1.取血时核对后漏签名2.护士取血时未使用容器3.输血护理记录单填写不全原因分析:病房工作忙,人员紧张,认识不到位,培训不够,缺乏安全输血方面知识。整改措施:1.制定安全输血质量考核标准,通过规范输血管理,强化临床输血护理的关键环节和过程质量控制。2.加强安全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制定并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流程,实施安全输血关键环节及过程质量控制,能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全院护理人员输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升。3.护理部及各科护士长做好对安全输血的监督考核工作。4.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进行弹性排班。第二篇: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附件1:XX县区中医院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一、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二、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规范管理,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分析和总结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三、成立输血科,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备注,对本院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四、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积极推广成份输血;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存技术,包括成份输血和自体输血等。临床输血适应症合格要求≥90%,成份输血率≥80%。五、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第1页共12页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内容,如有违反规定的,按法规规定的处罚意见处理,并记入医技人员技术档案,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优,造成后果严重的年度考核评为不及格。第三篇: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关键词】医院输血管理输血安全影响临床输血质量及安全的因素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违法违规采供输血发生感染的风险极大,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有hiv、hbv、hcv、hdv、hev、hgv、ttv、cmv、ebv、hpvb19、htlv、sarsv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疟原虫、克-雅氏病等。血液免疫学的因素。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有148种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具有红细胞和hla的某些抗原外,还有自己独立的抗原系统,这些系统常见的表现型可达10种以上,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源,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工作质量问题。统一管理血源、统一采血、统一供血是保障用血质量和安全的关键;输血前检验不符合规定、组织机构不健全、输血科的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无专用的房屋、设备、血型鉴定不做反定型、严重的rh血型也不做、交叉配血只做盐水试验等现象都会影响输血的工作质量,输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时,应做到谨慎、细致、准确。不合理用血现象。不合理用血包括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万能血、手术后输血以及输血治疗不及时和无钱不给输血等,另外输血记录不规范,病历内容不完善,输血文书不标准也容易造成一旦有了医疗纠纷,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处于败诉的可能。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的对策强化法律法规意识。要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减少医患第2页共12页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对用血工作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医院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执行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输血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输血工作的特点要求输血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有熟练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