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的处理流程 概念: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不良,引起组织代谢紊乱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依赖于: 充足的血容量 有效的心搏出量 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 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 分类• 低血容量休克• 心源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 低血容量休克基本机制为循环血容量丢失外源性:各种原因大失血,烧伤、感染血浆丢失,呕吐、腹泻、不恰当脱水导致水电解质丢失。内源性:感染、过敏、内分泌异常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循环容量向血管外渗引起。 外源性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 病因: 创伤失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 大咯血 妇产科疾病所致大出血 手术损伤 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大出血 临床表现急性出血征象:大咯血、大呕血、便血或柏油样便、伤口出血、术后引流管出血、缝合口出血及大面积渗血、阴道流血。 临床表现急性贫血征象:表现和失血量成正比:颜面、睑结膜、甲床苍白,口渴、大汗、四肢湿冷及神志改变。内出血导致休克常常以突发急性进行性贫血为特征性改变,高度警惕。 临床表现原发病表现:据原发病不同临床表现不一,注意既往史询问。 休克临床表现休克早期(代偿期) 血压变化不明显,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体征为主;大多神志清楚,偶有烦躁、焦虑、激动,头晕、呕吐,部分尿量减少,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但脉搏有力;收缩压正常、略偏低,舒张压相对略偏高,脉压减少。极易因原发病症状掩饰,易漏诊、误诊 休克中期(失代偿期)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重者意识模糊、昏迷,血压明显降低,收缩压 80~60mmHg ,脉压减少 <20mmHg ;脉搏快、弱,重压消失;浅表静脉萎陷;明显口渴,发绀,呼吸急促,尿少、无尿,可能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相关表现。 休克晚期(不可逆期)昏迷,血压极低或测不出,对升压药反应极差;伴有皮肤、黏膜、内脏出血表现;常伴有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多脏器衰竭表现。很难逆转,死亡率极高 失血量估计 辅助检查 血液分析、血气分析、生化、凝血功能、血型、输血前检查、合血、尿常规;胸腹腔穿刺术; 心电图、彩超、 X 线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