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老员工的关系(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处理老员工的关系一位企业家朋友很是苦恼,他的公司成立十几年,工作满 5 年以上的员工就接近了 40%,前几年他还挺自豪的,觉得人员变动少、忠诚度很高,恰恰说明了作为老板的自己“很得人心”。但这两年,他试图转型、开展互联网新业务,可那些在公司呆了 6、7 年的老伙计们,似乎没有什么积极性,他们非但拿不出新想法、新思路或者改进建议,甚至有的成为了改革的阻力。要我说,这位企业家朋友遭遇的问题是很普遍的。企业老员工往往在某些领域拥有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人脉,是企业的“一块宝”。但与此同时,在个人财务压力减少、工作任务没挑战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趋向于稳定,没有多少积极性。到底该怎么办呢?今日我们不谈虚的,将从一些企业实际案例出发,给大家提供 5 条最新的管理建议。01 让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这个做法应该最早是阿里巴巴提出来的,后来滴滴出行、唱吧等互联网公司也竞相模仿。就拿滴滴来说,它的原则是:派遣在公司就职超过 2 年的“老员工”去尝试新事物。每开始一项新业务时,就会安排熟悉团队文化的员工负责。这样一来,团队间的沟通成本就会大大降低,毕竟老员工对公司了如指掌,能更快调动公司内的资源。当然,在实际运行时,也要根据业务性质来区分:假如是一些颠覆性的行业,阿里是选择让新人做新事,让有潜力的新员工通通到碗里来、多加锻炼。而假如是非颠覆性的行业,才是老人做新奇初创的事、新人做成熟运作的事,从而为老业务带来一些新思路。2 设置“老人院”机制,让他们做更有优势的事这是“饿了么”实行的做法,因为它的老大张旭豪发现,当公司进展到一定规模时,更注重的是文化、组织、架构,而这件事“老人”来做显然更适合。因为他们对公司过去的进展经历、文化,包括处理事情的方式非常了解,并且在公司里德高望重。可以说,老员工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承人,想要让新员工更快速地融入到企业当中,一定要发挥好老员工的作用,比如让他们多参加到新人培训中来。03 安排工作满 5 年的老员工进行轮岗管理学中有个名词叫“成长曲线”,是说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学习速度通常会呈现“前期学习快,后期学习速度递减甚至趋于 0”的特点,整个成长曲线通常在 2-8 年不等。当成长曲线到头时,企业可以通过调岗轮岗的方式,为员工设计一条新的成长曲线。比如我们就把工作 3-5 年的主管派到其他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