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孔子和儒家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和儒家的思想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这么说,谈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不涉及孔子和儒家思想,等于没谈中国传统文化。孔子陵墓本讲主要谈五个问题 : 1. 孔子介绍; 2. 儒家的创立与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3. 儒家思想的发展概况; 4. 儒家学说的核心——伦理思想; 5. 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一 孔子介绍( 1 )孔子的生平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生于公元前 551 年,卒于公元前 479 年,享年 72 岁。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防叔因避祸逃到鲁国。父名纥,字叔梁,做过鲁国陬邑的地方长官。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孔子画像 鲁国是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地,以礼乐之邦著称,春秋末期,西周王朝的礼乐仍保存完好 。 鲁 襄 公 二 十 九 年(前 544 ),吴国公子季札来聘,请求观赏西周音乐,听后赞叹不已说:周礼尽在鲁矣。周公旦 《论语 · 子罕》里,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 事。后来,他曾担任鲁国大司寇,属于卿一级。纵观他 一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晚年他一面整理古籍,一 面讲学传授学术。孔子诞生地——尼山夫子洞(山东曲阜) 孔子三十多岁开始招收学生,深得学生爱戴。死后 许多学生在他墓侧结茅屋守丧。子贡庐墓处(孔林) 他早期的学生子路、冉有、子贡等跟他奔走四方,为拯救乱世而呼号。他晚期的学生子游、子夏、子张、曾参等接过他讲学的衣钵,为传播文化而奋斗。仲由(字子路)( 2 )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源于殷商、西周、东周的社会思想潮流,接受了郑国子产、齐国晏婴等思想家、政治家的言行。孔子学说主要汇集在《论语》和《史记 · 孔子世家》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 《论语》残页(唐抄本)1关于世界观 春秋时礼崩乐坏,孔子留恋旧秩序,也向往新事物。其哲学思想既有唯心主义成分,也有唯物主义因素,是西周天命观向战国唯物主义自然观转变的过渡环节。 孔丘画像2关于天命观 孔子继承传统的原始宗教的天命观,有时把天视为人世间的主宰者和人格神。孔庙大成殿雕龙柱 《述而》: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 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孔子虽然相信天命,却对通过卜筮探求天意的做法 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天命蕴含在自然事物的运行之中, 人应当顺应天命而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