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流体力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探究及实践摘要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我校向“应用型特色科技大学”转型的背景下,考虑流体力学课程特点以及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并将 CFD 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流体力学教学改革 CFD1 目前,我校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材内容设计偏重理论推导。目前我校使用的流体力学教材主要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偏重于理论推导,选用的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过于理想化,与实际应用相脱离,应用性设计不够突出,偏重于介绍流体力学可以解决工程问题这一点,造成学生刚接触工程问题时就手足无措,这与应用型大学的培育要求不相适应。(3)缺乏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实践教学。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作为一种数值模拟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借助 CFD 技术,可以得到流动细节,如速度、压力、能量损失、湍动量、漩涡等,从而在产品结构设计和优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掌握流体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的能力。而现阶段我校的流体力学教学中并未引入 CFD 技术,仅安排了一次课来介绍计算流体力学的内容,且完全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学了一大堆理论公式,但拿到实际工程问题却无从下手。2 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2.1 突出应用性教学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结合流体力学的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和考虑应用的专题教学部分。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程,这是应用的基础,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授课过程中强调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应用,而弱化对方程的数学推导,但应明确方程的意义、适用条件以及如何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专题教学以实际工程问题为切入点,例如以均质液体对平壁和曲壁的总压力为例,从为什么对平壁和曲壁总压力进行计算(压力容器,水坝,潜艇等结构安全),引申出相关知识点(平壁和曲壁总压力的大小、作用点、压力体等)和基本理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欧拉平衡方程等),以此加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2 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主讲为主,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和沟通,教学效果较差。本课程采纳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理论教学部分采纳老师主讲和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对专题教学的课后练习,集中安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