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职业教育论文---以日本建筑大师之路为参考在写这篇的论文之前我们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四年的建筑学课程,可以说我们已经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开始知道自己知道什么。通过学习建筑师职业教育,我开始有一种思考,站在一种中国人的角度去思考中国的建筑开展历史,光辉灿烂的古代建筑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宝,取之不竭的思想灵感的源泉。但是我想每一个中国建筑师都应该会开始反思,反思中国的现代建筑该走向何处。面对急躁的世风,很多人已经开始反思开始检讨。在这里我想通过最近在看得日本建筑开展历史作为一个参照。两个看别人的目的其实是看自己。日本的现代建筑开展之路也许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中国,但其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至少值得借鉴。我想我的水平很难而且也不可能全面地归纳出日本建筑的开展历程,但通过三位代表性人物来概括三个开展阶段,想必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试图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开展历程之中,去寻找中国建筑的未来之路。同时也为自己四年的建筑学习画上句号。]日本现代建筑经历了一个被吸收消化、打散再重组、并与日本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可以笼统概括为以丹下健三、矶崎新和安藤忠雄为代表的三个开展阶段,他们用其鲜亮的建筑个性构筑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框架。1.关于传统2.日本现代建筑三段式日本第一代现代建筑师随着其战后复兴与泡沫经济鼎盛、经济萧条的演变,在不断进取中涌现出一些在国际上知名的建筑师,而在这些人中首推丹下健三。他将西方的理性主义与东方特有的空间想象力有机的集合在一起,走出了具有自身与民族特色的重要一步。在他的履历中,首先放弃了理想的天文学,受柯布西埃的影响而选择了建筑;其次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柯布西埃的思想;最后开办了丹下讨论室,真正走上了日本现代建筑之路。丹下健三首先意识到怎样使现代建筑在日本生根这一现实问题,他实现了消化、吸收、更新这样一个循环,并且使之成为丹下讨论室每个成员的共识,而丹下讨论室不仅培育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杰出缔造者,如矶崎新和黑川纪章,而且还开展了人才具有的“符号化的想象力和智慧”。从矶崎新的履历看,他师从丹下前后达十年之久,因此他必须另辟蹊径走一条创新之路。他把人类历史中所能玩味的都拿来参加他的设计,然后给予它们新的生命和意义,甚至文学中西方古典悲剧手法,也以他充满感情的个性化建筑语言予以象征性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巴洛克式的日本风格。比方筑波中心综合地借鉴了十八世纪新浪漫主义的很多作品。但他却能靠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