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副校长没啥意思某副校长最近遇到了两件不愉快的事情,使他陷入深深的困惑与无奈中。他感叹:当这个副校长没啥意思。为什么?先看他的两个管理案例。案例一:案例二:B 同学拿着行李走进了校长室,她要求办理退学手续。B 同学已经离校近一个月了,已在一间工厂做了几天工。她之所以提出退学,也是因为家境贫困,母亲重病,需要很多钱。她这个学期的学费还没交,校长、副校长及班主任都做了大量工作挽留她,但她还是坚持退学。后来,校长表态了,说:“这样吧,这学期的伙食费我帮你解决(实际上学校解决),这学期的学费也全免,还有补课费也免了。”这样 B 同学留下来了。前后不到几天,发生的两件事形成鲜亮对比,令副校长感到很不解也很郁闷。副校长说:“我为 B 同学感到兴奋,但同时也为 A 同学感到痛惜。”几乎同样的际遇,但得到几乎相反的待遇,为何?是什么因素令校长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校长如此决策是否考虑到副手的感受?校长要善待副手,要适度放权,不要当权学校事情千头万绪,副校长完全不需要也没有必要事事请示校长。假如事无巨细都请示校长,那校长肯定应付不过来。最重要的是长此以往,无论多么有能力有主见的副校长也会变成无能,变成庸才!有的事情就让副手决策。给别人一个机会,等于留给自己一个空间;给别人一份信任,也就是给自己一份尊敬。独裁者,最终为权力所困,也为权力所栽。案例(一)的校长之所以拒绝 A 同学的申请,用他的话来说:“你为什么不直接请示我?你不直接请示我,我就推翻你。”与其说,校长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倒不如说是显示自己的霸道!治校之道,源于公心,不要随心所欲中国人不患贫,就患不公。学校也如此。一所学校,校长不能做到秉公办事,凡事随心所欲,对人不对事,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那必定会引起民愤,制造不稳定因素。A 同学与 B 同学几乎遭遇同样困境,但得到不平等的待遇。A 同学希望通过艰辛的换口饭吃都不能实现,而 B 同学不仅不需要可获得饭吃,而且还可以免去数额较大的学杂费。只因为前者向副校长申请,后者向校长申请。公平吗?在这里,不否认校长应有这个权力,但副校长的权力是不是太小了?最关键的还在于,校长千万不要把学校的一切当作个人财产,支配起来,随心所欲。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校园的和谐,首先源于校长的“公心”。校长真正征服人的不是权势,而是学识与人品学校是育人场所,文化圣地。校长应是文化中人,有修养有品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