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劳动技术教育要义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立交桥1994 年以前,青岛市中学的劳技课主要由各校自己开设,由于对劳技课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师资缺乏,教学设备和资源分散等原因,当时仍存在着课程开设不足、课时不能落实和教学效果不能保证等问题。为了正确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家课程规定开好劳技课,进一步提高劳技课教学效果,加速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1994 年4 月,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准备,青岛市教育局创建了山东省第一所劳技教育学校一青岛市中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实现了“集中专业师资,集中劳技设备,集中劳技课时”的三大优势,解决了重文化学习、轻动手实践的问题。2024 年,市教育局又根据新课改精神,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劳技教育中心的功能,先后投资近 2000 万元进行迁址,扩建:2024 年更名为“青岛市中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依附于中心成立了“青岛市少年科学院”,使青岛市拥有了专门的综合实践一劳技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目前,青岛市中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占地 10 亩,建筑面积 6300 平方米:建校近 5 年来,总计投资 2000 多万元配备劳技教学设备,现拥有 28 个专用劳技教室,一次能接纳 1200 名学生同时上课。中心确定办学宗旨是:以劳技教育为依托,培育初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多年的实践、创新过程中,从彰显劳动技术教育要义、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立交桥”的高度,谋求中心可以持续进展,为青岛的劳动技术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建校 12 年来,中心开发设立了 20多个专业(项目):青岛市有 26 万人次初中学生在中心学习设计与技术。同时还充分利用中心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的生物科普展览,“头脑风暴”、科学讲座、革命英雄事迹艺术画展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有 11 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中心组织的“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创新大赛”,“百万学生迎奥运”等科普教育活动,使劳技课堂教学、科普课外活动以及学生能力进展有了更大拓展和创新空间,使素养教育过程活起来,动起来,形成了“素养教育和谐进展”的办学特色。中心因此被赞誉为“创新的天地,实践的乐园”。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一、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将劳技课教学落到实处中心主要承担青岛市内四区初中的综合实践一劳技课教学任务,面对市内 50 所初中近 10 万名学生开放。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