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剪纸在高师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究摘要:徐州剪纸受两汉文化的影响,成为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徐州剪纸艺术的现状、剪纸进课堂的可行性分析、实行的形式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大胆的探究。关键词:徐州剪纸;美术教学;实践;探究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方式,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越出剪纸本身。通过剪纸教学,让徐州剪纸走进高师课堂,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积淀,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是美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一、徐州剪纸艺术的进展和现状徐州剪纸广泛分布于徐州的各市县。1993 年,邳州市、沛县敬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24 年 11 月,徐州剪纸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 年 12 月,徐州剪纸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受到国际保护。1993 年,邳州剪纸艺人王桂英、曹瑞兰、张桂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受徐州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徐州剪纸汲取了丰富的汉文化精神营养,形成独具两汉文化艺术内涵和地域特色的艺术特点、兼具北方剪纸粗犷豪迈和南方剪纸精致细致的特点。徐州剪纸有着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表现内容既有传统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也有表现新时代生活风貌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徐州剪纸分为两派,一派以邳州市剪纸为代表,作品构图密实,结构粗犷浑厚,善于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对黑白关系进行大胆处理和把握,简洁明快,画面朴实,大刀阔斧,精于表现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保持了原生艺术的纯正品行。另一派则以市区张丽君、孟宪云及沛县敬安镇剪纸为代表,作品灵秀俊美、细腻流畅、精雕细琢。二、徐州剪纸走进高师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村里不少人精于剪纸。他们不仅从小受剪纸艺术的熏陶,耳闻目染,在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有的学生还会剪纸。从问卷调查得知,60%的学生喜爱剪纸艺术,40%的学生村里有人会剪纸,10%的学生能剪出一些简单形象。这说明,剪纸在学生心中已经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尽管如此,学生对剪纸的初步认识还仅仅是浅层面的,仅局限于内容、寓意等,对布局、黑白关系、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仍有待提高。当今的青年学生,受社会经济、文化转...